国际空间站图片(领航员国际空间站图片)

heike2022-07-0859

本文目录一览:

国际空间站的内部照片

2015年1月16日, 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布一组距离地球320千米外国际空间站内部图片,使我们有幸看到遥远的太空里宇航员的真实生存环境。图中有缤纷的星空和闪耀的地球。但国际空间站内部细节却不常见。 NASA发布国际空间站内景照片图示为国际空间站内部操作台,巨大的透明窗以便宇航员观看外部情况,宇航员通过机械工作站操作图片右部的机械臂。机械臂被用于抓住来访货物输送机器并帮助宇航员进行太空行走。 大部分照片由内部八部装有不同镜头的相机拍摄,他们被宇航员调整为不同角度不同功能。 图为宇航员Sandy Magnus在国际空间站内工作。 Don Pettit这张照片摄于2012年登陆国际空间站时。宇航员按照要求拍摄地球与其周边环境的照片,同时记录重要科学数据,这项工作宇航员们已经进行了14年。 国际空间站内的工作人员必须时刻与空间站其他部分或进行太空行走的同事保持交流。 参考资料来源:

建成后的国际空间站是什么样子的

很大是恳定的啦,什么样子这个问题应该是目前没有人可以准确回答,因为现目前的国际空间站就是部分基础设施,他现目前的主要功能是托展其他科研建设,“最好的一个比喻就是他目前就象一台大内存电脑,还没有装多少程序,要问建成后是什么样子,因为还有很多软件没有开发出来”,他是一个不断组装和改进的长时间航天器!!!

关于宇航员拍摄地球美景图片?

 3名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拍摄的地球风貌图片日前走红网络,绝美画面令人惊叹。

造型奇特的云层、稍纵即逝的闪电、丰富多彩的极光、高耸壮观的雪山、夺人眼球的日出与日落,每张照片都吸引了大批网友的目光。这3名宇航员几乎每天都会在国际空间站拍摄地球风貌。

蒂姆·皮克、蒂姆·科普拉和杰弗里·威廉姆斯是“远征47号”空间站的成员。他们表示,在空间站待得越久,他们越能更好的了解地球,了解它在不同时间、不同阶段和不同季节的样貌。

国际空间站建完了吗?什么样子?

16国全力打造国际空间站 2010年将基本建成

国际空间站是当代规模最大的航天工程,也是涉及国家最多的大型国际航天合作项目。它的建设工作一直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但是由于耗资巨大、用途有限,国际空间站屡遭反对,美国航空航天局局长格里芬表示,建造国际空间站是战略性决策失误,不如月球基地用途广。因此近期修改后的新建设计划比原计划大幅 “缩水”。国际空间站要建成什么样,建设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建成后能住6个人

国际空间站于1993年由美国、俄罗斯、11个欧洲航天局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日本、加拿大、巴西等共16个国家共同建造。投资巨大的国际空间站原预算约为500亿美元,其中包括美国的研制费276亿美元、俄罗斯30亿美元、欧洲航天局36 亿美元、日本35亿美元、加拿大10亿美元,以及在轨组装费用110亿美元。

国际空间站以长达上百米的组装式桁架为基本结构,将多个舱段和设备安装在桁架上。建成后的国际空间站工作寿命10年—15年,总重量423吨,长度108 米,宽度88米,面积约为两个足球场大小。其增压舱近似等于两架747喷气式客机的客舱体积,可供6名航天员长期考察。

这一“太空堡垒”运行在高约400千米、倾角51.6°的轨道上,在这一高度,空气阻力会使空间站高度逐渐降低。为此,每隔90天,需用货运飞船或航天飞机提升空间站高度。

分三个阶段

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1994年—1998年),主要是送美国航天员到“和平”号空间站工作,训练美国航天员在空间站上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第二阶段为初期装配阶段(1998年—2001年),主要内容是建立国际空间站的核心部分,使空间站拥有初始的载人能力(3人)。

第三阶段为最后装配及应用阶段(2002—2010年),主要内容是完成国际空间站的装配,达到6—7人长期在轨工作的要求。

养一个空间站每年13亿美元

国际空间站是当代规模最大的航天工程,在组装、管理、技术和经费上都遇到严峻挑战。因此,原定2003年竣工的国际空间站目前定在2010年建成。

由于规模空前,整个空间站很难在地面进行监测,而且在空间站在轨组装工作开始时,有些部件还在制造,只能在轨边装配边试验。尤其是这些软硬件来自16个国家的数百家厂商,很容易相互影响。

航天员舱外活动量大也是一个难点。为安装空间站的大量部件,接通管道和电缆等,航天员需要进行大量出舱活动,有较大危险性。

相互牵扯是目前最令人头疼的事:只要有一个主要部件不能按时发射入轨,就会影响整个计划进度。例如,由于俄罗斯的服务舱未能按期交付,国际空间站计划已因此推迟了1年多。“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国际空间站工程又停工了好几年,并使长期考察组由3人减为2人,以节省国际空间站上的能量供应。

即使国际空间站建成,其运行管理也不容易,单是每名航天员每年就需由地面送去658千克食品、209千克服装和其他个人用品。而当今运送1千克物品到空间站的费用为2.2万美元。由此可见,“养”一个空间站耗资惊人,据估计每年需13亿美元。

3月初,参加国际空间站建设的16国达成共识:今年9月,停顿了4年之久的空间站建设将重新恢复。到2009年,航天飞机最后4次太空飞行之前,空间站将有能力容纳6名航天员在上面工作。但修改后的新计划将取消航天飞机大部分纯科研目的的飞行,航天飞机的飞行任务为16次或略多,而在原计划中,航天飞机要执行多达28次的空间站建设飞行任务。美国航空航天局局长格里芬表示,这样紧凑安排的目的就是要确保空间站在航天飞机退役前彻底完工。

国际空间站是怎么得到可呼吸氧气?

国际空间站(通常被称为ISS)是一艘围绕着地球轨道而运行的人造卫星,海拔在200英里以上。在任意情况下,它都可以容纳5-6名宇航员去执行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和其他能拓展宇宙知识的工作。

ISS(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是人类史上建造的最昂贵的物体(图片来自: Wikipedia.org)

毋庸置疑,国际空间站上有一系列的生命支持系统去确保宇航员在太空中尽可能舒适的生活。

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三件最重要的东西是水、食物和氧气。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已经讨论过在国际空间站中宇航员是怎样得到可饮用的水源,现在我们将要讨论的是,到目前为止在太空中宇航员是怎样获取可呼吸氧的。

水的电解

在国际空间站里,电解是“制造”氧气的主要方法。但是,电解又是什么意思呢?

“电解”指的是将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将溶液化学分解的一种过程。因此,水的电解就是将水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氢气和氧气。

水的电解

经典的水电解图解

仔细想一下,我们在地球上呼吸的氧气也来自于水的分解,只是它和国际空间站中水的电解方式不同,不是一个机械性的过程。植物、树木、海藻,蓝藻和浮游植物等有机物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将水和阳光变为食物),其中的一个过程分解了水分子。

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当电流通过水分子时,它就会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来源)。

氧气生成系统简称OGS,是NASA设计出来的设备,能够通过电解水产生可呼吸氧。用这种方式制造出来的氧气排放到国际空间站的座舱环境里。但是氧气生成系统只是国际空间站里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里的一部分。

展示的是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的三个设备,从左到右,水回收系统(设备1),水回收系统(设备2)和氧气生成系统。(图片来自:詹姆斯E斯卡伯夫/维基影像共享空间)

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另一个重要的设备是水回收系统(WRS),它与氧气生成系统协同工作。

所以,在国际空间站里的宇航员会从水的电解中获取到可呼吸氧,但是水又来自哪里呢?

当然是来自水回收系统啊!

水回收系统可以在国际空间站里收集水分

水回收系统是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的一部分,它通过回收宇航员的尿液,汗液,座舱里的冷凝水和舱外活动产生的废弃物来提供干净的水源。

回收到的水通过电解产生可呼吸氧以供人类在太空中生存。

加压氧气罐

可呼吸氧主要来自于水的电解,而加压氧气罐则是另一种提供可呼吸氧气的方式,无人航天飞船携带这些氧气罐,送达至空间站,并储存在空间站内以备不时之需。

宇航员还可以通过通过点燃由高氯酸锂组成的SFOG(固体燃料制氧)罐来获取氧气,每罐仅可为1名宇航员提供有限的氧气。

相关知识

航天员是指接受航天训练后,指挥、操纵或搭乘航天器的人员。

在美国,以旅行高度超过海拔80公里(50英里)的人被称为“astronaut”。国际航空联合会(FAI)定义的宇宙航行则需超过100公里。

到2004年4月18日为止,按照美国的定义共计440人,在空间里度过了一共27,082个航行日(crew-day),在空间中散步共用了98个航行日。

按国际航空联合会的定义,只有434人符合资格。进入空间的航天员来自至少32个国家。

为什么说一滴水就可以毁掉一个空间站?

第一个不同点在于失重感(理论上来说,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大约能够感受到地球重力的90%,但由于空间站以1.75万英里/小时的绕地高速运动会产生失重现象,所以宇航员还是会经常处于接近零重力的失重状态中)。国际空间站内装备了扶手和脚踏板,好方便宇航员在工作时四处活动或者待在原地。在失重状态下,各种工具很容易会漂到别的地方,让人够不着。

水也会这样。被释放到失重环境中的水珠就像吹管吹出的一个个肥皂泡。相比起其他物质,水分子会更容易被同质物吸引。它们喜欢聚在一块儿。在国际空间站内,这些水分子会汇集成具有最小表面积的形态:球体。但它跟地球上的肥皂泡不同,这种水泡泡不会碎裂消失。

汤姆·琼斯 图片来源:NASA

NASA的一名发言人表示,此次漏水事件并没有留下影像记录。为了了解泄漏的具体细节,我专门联系了《宇航员答疑:关于太空飞行问题的惊人答案》(Ask the Astronaut: A Galaxyof Astonishing Answers to Your Questions on Spaceflight)的作者、前NASA宇航员汤姆·琼斯(Tom Jones)。琼斯在2011年之前曾四次搭乘航天飞机(往返于地球和太空站之间运载人和物资的航天器)飞向太空。他并没有进入过国际空间站——在2001年的任务中,他参与了组装空间站的工作,但他曾经亲眼目睹过水在微重力环境下的奇异状态。

“如果水漏得很慢,水分子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波状表面的水泡,它会慢慢滚动或者在墙面缓慢滑动,水泡的表面张力会使它免于破裂,”琼斯说,“如果水受到的压力较高,涌出的速度较快,那么这些水会四处喷射,舱内到处都是飞散的小水滴。”

琼斯说,第一种情况相对好一些,因为大水泡比小水滴更易发现和处理。

水与绝大部分地球上才能拥有的慰藉一样,在国际空间站是稀缺资源。这次事件导致宇航员损失了2.5加仑水,情况看起来十分令人担忧。但实际上一滴水都没有被浪费。宇航员随后把浸湿了的毛巾拿去烘干,里面的水分都被蒸发了。控制空间站温度和湿度的系统吸收了这些潮气,然后把它们输送回了生产饮用水的装置中。

国际空间站内既没有水龙头,也没有淋浴喷头,这得归咎于水在太空环境下的不可预测性。宇航员只能用像水枪一样的软管把水小心地喷洒在毛巾和牙刷上。淋浴对他们来说只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同样,马桶也没有冲水装置。有媒体曾报道过国际空间站里马桶漏水的新闻,但那些都不是实情,因为国际空间站的厕所系统不会用到水。

本文链接:http://www.jxlawfirm.com.cn/xinwen/6024.html 转载需授权!

国际空间站图片

上一篇:cdma(cdma代收费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竞技(竞技世界)

相关文章